灌浆料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灌浆料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机械-论包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创造性素质的新要求(3)

发布时间:2021-10-26 01:44:14 阅读: 来源:灌浆料厂家

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主要思路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知识经济时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那种以通用型、标准型和功利型为主的人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此,必须改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修建1个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的成长环境。首先,要修建1种奋发图强、开辟进取、不断创新的校园环境。学校通过广泛展开学术交换,开设第2课堂进行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各种讲座,展开科技创新活动,为各种思想、观点的共存、发展、融会提供健康的平台,从而激起创新思想的跃迁。其次,要建立1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机制。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创造,将创新思想赋予行动中去赢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对那些具有冒险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活动,不论其成或败,都予以鼓励,保持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最后,要培养1种独立思考、不懈寻求真理的拼搏精神拆迁人头费包括哪些项目。善于思考的人,就不会迷信权威,勇于怀疑现成的东西,勇于怀疑具有权威性的理论,在“学而多疑”的进程中发现新见识、提出新创见、实现新突破,并在不懈的寻求中寻觅真理。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公道的知识结构是创新能力生长和发展的沃土,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条件,知识与能力是创新的基础。现代科技发展的事实表明,要在科学事业上有所作为,需要较宽的知识视野,特别是熟知其他相干学科知识。生物的嫁接和杂交是新品种产生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知知趣互渗透交叉,则赋予人才以创新的活力。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综合与横向联系。首先,改变长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依照学科专业化、单1化、教育封闭化等划分各专业的方式,避免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就业范围小,适应性差,人才知识结构不公道的现象,可以通过在专业课程和课程安排上遵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进行调解,使专业课程的内容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把学生的学习空间由建立在狭窄的学制专业基础扩大到建立在学科群的基础上,并努力实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人文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方式。最后,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行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老师,进1步完善学分制度。要打破自然班级与年级的限制,让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的自主选择老师和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3、调解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大学教育是1种专门化的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的进程中,常常由于学科的性质,而使人的思维方式固定化,构成定性思维,从而阻碍人的创造性。如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其所授课程的性质,容易使其思维上构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而缺少形象思维的训l练;文科大学生,相应地会养成重视形象思维而忽视逻辑思维的定势。这样都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进程中,理工科大学生应学习1定数量的人文知识,锻炼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文科大学生应学习1些理工的课程,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重新构建适应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课程教学体系。要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1个专业除其主干课程外非法强拆涉嫌什么罪,应让学生对课程的选择、知识的组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尽可能的减少必修课,增加自选课。教师在教学进程中,不能只把课本视为教学的唯1内容,而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来,因材施教。4、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中科院院士陈佳洱指出,我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缺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进程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长时间以来实行的灌输多、启发少,教学方法单1的应试教育模式,广泛展开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法,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对未来知识探索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批评的精神去学习、思考、创造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1根本目的和标准的培养,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强化本身的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展开科学研究,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关注最新科研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本身的业务水平,在展开科研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作者单位株洲工学院社科部)信息来源:中国包装业